本文作者:访客

陆金所发布二季度经营数据,目前仍深陷停牌与年报难产困境

访客 2025-07-18 21:37:07 79384
陆金所发布了第二季度的经营数据,但公司目前面临停牌和年报难产的问题,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公司仍在努力保持业务运营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摘要的详细内容需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和公告进行补充和确认。

来源丨IT妖妖灵

7月17日,陆金所(港股股份代码:6623,纽交所股票代码:LU)发布 2025 年第二季度经营数据,在业务规模、风险承担及资产质量等多方面呈现出复杂态势。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陆金所尚未偿还总贷款余额从 2024 年同期的 2352 亿元降至 1934 亿元,降幅达 17.8%,但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却逆势上扬,从 420 亿元攀升至 545 亿元,增幅 29.8%。

陆金所发布二季度经营数据,目前仍深陷停牌与年报难产困境

这一降一升背后,反映出陆金所在业务结构上的深度调整。消费金融贷款的显著增长,表明陆金所正加大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布局,试图在消费复苏的宏观趋势下抢占先机。然而,整体贷款余额的下降,可能暗示其在其他业务板块有所收缩,以优化资产配置,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新增贷款方面,2025 年第二季度陆金所赋能新增贷款总额为 489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52 亿元增长 8.1%,其中消费金融新增贷款增长更为突出,达 30.6%,从 221 亿元跃升至 289 亿元。这一数据显示出陆金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强劲增长动力,但其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市场分析指出,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利率下行压力与信用风险管控难度并存,陆金所虽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扩张,但长期来看,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益、控制风险,仍是摆在面前的严峻挑战。

在用户规模上,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陆金所累计借款人数从约 2320 万人增至约 2780 万人,增幅 19.9%,反映出其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大。但与此同时,陆金所承担风险的贷款余额比例显著上升,含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该比例从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 56.7% 增至 83.7%,不含消费金融子公司的比例亦从 49.9% 增至 84.0%。这意味着陆金所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更多风险,一旦经济环境波动或信用风险集中爆发,可能对其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资产质量是衡量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关键指标。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陆金所已赋能贷款总额(不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从第一季度末的 4.5% 微升至 4.6%,90 天以上逾期率从 2.6% 升至 2.7%;一般无抵押贷款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从 4.2% 升至 4.4%,90 天以上逾期率维持在 2.5%;有抵押贷款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为 5.3%,较第一季度末的 5.4% 略有下降,90 天以上逾期率从 3.0% 升至 3.2%。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则维持在 1.2%。总体来看,陆金所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但部分逾期指标的微升仍需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承压的背景下,信用风险的潜在上升趋势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目前仍深陷停牌与年报难产困境。自 2025 年 1 月 28 日起,其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暂停买卖,美股虽仍交易,但 2024 年年报至今未递交。尽管公司已签约安永为继任核数师,并聘请德勤为独立内部监控顾问,试图完善内部监控系统,推动年报发布与复牌进程,但短期内,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面临较大挑战。

此外,陆金所近期的管理层变动也备受关注。4 月,公司委任叶迪奇为董事长,赵容奭留任 CEO,朱培卿辞任 CFO,由席通专接任。新的管理层架构能否带领陆金所走出当前困境,实现业务的稳健增长与风险的有效管控,交给时间验证。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