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例假刚结束就去游泳引发大出血,女子向游泳馆索赔,详情曝出
女子在例假刚结束后去游泳,结果引发大出血,女子因此向游泳馆提出索赔要求,据相关报道,此事引起了社会关注,该女子在游泳后不久出现身体不适,随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发现有大出血现象,事件的详细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涉及的具体原因和责任归属尚未确定,此事提醒广大女性,在生理期间及生理期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注意身体保养和保健,避免参与过于激烈或不适宜的活动,女子例假后游泳引发大出血,向游泳馆索赔,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详细情况正在调查中,提醒女性注意身体保养,避免不适宜活动。
夏日炎炎,泳池成了不少人消暑的选择,而女性在生理期前后能否游泳,也常常是私下讨论的话题。桐乡濮院的一起纠纷,就把这个藏在日常里的小疑问,推到了公众眼前。
据8月5日的报道称,事情要从6月说起。龚女士在当地一家游泳馆办了一张两千块的游泳卡,打算学游泳。6月5日,她想着自己的例假刚结束,身体应该没什么问题,便去泳池练了两个小时。可谁也没想到,当天半夜,异常就来了——出血量突然变大。她给教练发信息说要停练一周,没好意思明说原因,只含糊提了句“你懂的”,教练当时也答应了。
但情况没好转。接下来的七天,出血丝毫没有减少,甚至到了需要用成人纸尿裤的地步。她吃了止血药也没用,直到开始头晕,才赶紧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她子宫内膜增厚,长期出血已经导致中度贫血,还伴有肌瘤和息肉,必须做刮宫手术。6月18日,龚女士住进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天住院花了七千多。
在龚女士看来,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那次游泳。她觉得,游泳馆有义务在办卡时提醒女性:即使例假结束,也需要等几天才能下水。“不管顾客知不知道,作为提供服务的地方,针对女性的特殊情况提一句,不是应该的吗?”她提出让游泳馆赔偿一张同等价值的游泳卡,却遭到了拒绝。
游泳馆的态度很明确:成年人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数,女性生理期的注意事项属于常识,没必要专门提醒。“你看哪个游泳馆会贴‘生理期禁止游泳’的牌子?台阶、地面滑这些安全问题我们会标,但这种事,真没必要。”工作人员觉得,龚女士的要求没道理。
双方的争执还在继续。龚女士不认同“常识”的说辞:“你怎么确定所有女人都知道?我就真不知道。”而游泳馆后来提出可以补几个月卡期,龚女士不接受,转而要求退卡,对方则表示退钱需要申请,不是当场能定的。
这件事也引来了律师的看法。一律师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类情况需要游泳馆专门提醒,以此索赔很难成立。不过,虽然办卡时约定不能退卡,但如果龚女士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也可以协商解约,只是可能要承担部分违约责任。
争议一出,网友的讨论很快热了起来,看法几乎一边倒。
有人觉得这是典型的“自己失误怪别人”:“体育运动本来就该看自己身体状况,自己不注意,反倒赖上游泳馆,这操作实在让人费解。”不少男性网友也加入讨论:“我一个男的都知道,经期前后游泳得谨慎,这种事难道不该自己提前查清楚吗?”
更多评论指向“常识”和“责任”:“这不是基本常识吗?自己缺乏常识,怎么能怪到别人头上?总不能什么事都等着别人提醒吧?”还有人调侃:“按这逻辑,特殊时期吃冰棍肚子疼,是不是也得向商家索赔?”
也有人从合约和风险的角度分析:“所有户外运动都是自担风险,自己得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总不能要求游泳馆挨个问‘你例假走了几天’吧?”更直接的评论认为:“成年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事闹到索赔,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这件事的核心,说到底是“责任边界”的问题。成年人对自身健康负有首要责任,尤其是涉及生理周期这类高度个人化的情况,依赖他人提醒本就不现实。游泳馆作为经营场所,安全提示聚焦在硬件设施和操作规范上,要求其覆盖所有个体的生理细节,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当然,从更人性化的角度看,游泳馆如果能在显眼处张贴一些关于特殊人群游泳的建议(比如生理期前后的注意事项),或许能减少类似误会,但这更多是“加分项”而非“义务”。毕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永远在自己手里。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