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河南一地禁止制造销售棺材和迷信用品,当地给出说法,网友爆评

访客 2025-07-18 21:51:23 30193
河南省某地宣布禁止制造和销售棺材及迷信用品,旨在推动文明殡葬和反对迷信活动,当地政府表示此举旨在引导民众树立科学的生死观,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这一举措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和评论,一些人支持政府的决定,认为有助于遏制迷信的流传,而另一些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应尊重传统习俗。

最近,河南信阳商城县有个事儿,在网上讨论得挺热闹——县里不让卖棺材和一些殡葬用品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河南一地禁止制造销售棺材和迷信用品,当地给出说法,网友爆评

据7月17日的报道称,事情需要从7月14号说起。那天,商城县民政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起发了一个通告,通告中称:从通告发布之日起,任何人都不能再做或者卖棺材、纸扎的生意了,冥币纸钱也不允许销售。如果冥品店中还有囤货,在接到本通告后的5天内自己进行清理,该扔的扔,该毁的毁。如果超过时间还没销毁,民政局和市场监管局就将按规定进行处罚。

这事儿出来后,有网友就去问了当地卖殡葬用品的商家。有个商家说,压根没听说过有这个公告;另一个商家倒是说,之前就接到过类似的通知,还被责令关了一阵子店。还有一个商家说:“就是那些纸扎的迷信东西不让卖了,现在店里就剩火纸、花圈和寿衣能卖。”

7月17日,有媒体记者联系了商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事儿:“咱县是火葬区,火葬区里严禁售卖与土葬相关的迷信用品。”这位工作人员还说,有存货的商家给了5天时间进行处理,生产和销售冥品都不被允许。记者问,要是自己在网上购买这些冥品行不行?工作人员说:“咱是火葬区,不允许搞这些封建迷信活动。”

河南一地禁止制造销售棺材和迷信用品,当地给出说法,网友爆评

这事儿一传开,网上的评论可不少,大伙儿各有各的看法。

有个叫“瞎忙的四眼儿”的网友说:“许多单位大门口好像有一对镇宅石兽,这些也是迷信,请扒掉!”

网友“远山浅”则留言:“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宣传、夸大产品效果,这些才是真正应该打击的。”

网友“上进糯米Y6”问:“请问:各大寺庙烧香拜佛者,占卜师,阴阳师可算迷信?求答案。”

网友“A不老的战士”说:“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丧葬文化怎么就成了迷信了?”

总之,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但网友们的议论归纳起来大致可为这几类:

一类是支持殡葬改革的,认为这是推进文明新风,赞同移风易俗、文明殡葬,觉得传统习俗未必都好,应随社会进步摒弃,统一火化、不搞迷信、规范安葬是合理的。

另一类则反对将传统丧葬文化等同于迷信,认为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丧葬习俗是文化传承而非迷信,不该被简单禁止。他们觉得这类习俗承载着百姓对逝者的哀思与情感寄托,一刀切式禁止不近人情,也忽视了人文风俗和民众意愿。

还有不少网友质疑“迷信”的定义与政策边界,认为政策对“迷信”的界定不清晰,执行中存在不一致,甚至有双重标准。

也有网友认为政府应优先解决更紧迫的民生问题,比如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产品、就业、养老、医疗、残疾人保障等,觉得在殡葬用品上投入过多精力是“不务正业”。

此外,还有人质疑政策的公平性与可行性,比如担心政策是否全民平等执行,是否存在“只约束底层百姓”的情况;也有人觉得几千年的习俗难以一朝废除,禁止可能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引发抵触情绪。

还有网友提到具体执行中的问题,比如火葬后安葬的实际困境、农村与城市情况不同却一刀切,以及担心政策背后可能存在利益驱动等。

河南一地禁止制造销售棺材和迷信用品,当地给出说法,网友爆评

其实,殡葬这事,往小了说是家家户户的私事,往大了说牵扯着传统习俗和社会文明。商城县推行这样的规定,初衷可能是想推动殡葬改革,让丧事办得更文明。但从大家的讨论来看,很多人在意的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能不能被尊重,“迷信”和“传统”的边界到底在哪儿。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多听听老百姓的想法,找到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的平衡点,或许才能让政策推行得更顺,也更能被大家接受。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