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访客 2025-07-04 17:01:10 48479
本文揭示了充电宝产业链的现状,探讨了安克和罗马仕等品牌是否只是运气不佳的问题,文章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充电宝品质要求的提高,充电宝产业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品牌在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整个产业链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寻求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充电宝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周子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经过两周发酵,充电宝这个古老又成熟的消费电子产品深陷舆论漩涡。

6月中旬,先是北京多所高校发布通知,禁用罗马仕(ROMOSS)20000mAh充电宝,称其“充电时易爆炸”,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随后,罗马仕、安克创新接连发布公告,共召回超120万个充电宝。

6月26日,民航局发布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这场连锁反应直指充电宝头部品牌罗马仕、安克创新,它们背后共同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浮出水面,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安普瑞斯并不是无名“小作坊”,而是在消费级电芯领域,能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快充和轻薄便携要求的少数供应商之一。作为30W以上移动电源的首选,可以说安普瑞斯已经是充电宝品牌能找到的相对靠谱的合作伙伴。

当头部供应商与一线品牌的组合都难逃质量危机,这就揭示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整个充电宝供应链体系都存在风险。

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息显示,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普瑞斯”)的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产品3C认证证书处于“暂停”状态,罗马仕、安克创新、倍思、绿联等移动电源品牌的多个3C认证证书也被暂停。

截至发稿前,此次充电宝召回事件的余震仍在持续。

多位华强北商家告知蓝鲸新闻记者,日前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向华强北市场部下发通知,不带3C认证的充电宝严禁在华强北市场销售。

而罗马仕关联公司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社杏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由雷杏容接任。据每日经济新闻,针对法定代表人变更等事宜,罗马仕方面回应称,目前公司正在安排整改,先梳理内部,公司全部精力都聚焦产业链自检,为新品做准备。

当供应链上的每一环都难逃危机,这次是安克创新、罗马仕,下一次又会轮到谁?

一、充电宝供应链全景,上中下游的“代工帝国”

就像其他中低端消费电子一样,国内发达的代工模式已经深度渗透至充电宝的全产业链。

据一财商学院统计整理,充电宝产业链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上游——电芯、PCB板(控制电路)、外壳与结构件,中游——设计与生产制造,下游——品牌和渠道。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从充电宝产业链的上游来看,电芯供应商的分布较为分散,大多围绕安普瑞斯、宁德新能源、欣旺达等几家头部供应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PCB板和外壳、结构件的供应商则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深圳为中心,东莞、惠州较早承载产业的转移外溢,继而向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扩散。

其次,在充电宝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以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地区已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代工集群,其中深圳、东莞、惠州三地凭借完善的电子产业配套体系,聚集了从头部大厂到中小厂商的完整代工梯队。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可以看出,充电宝行业无论上游还是中游,都普遍存在共享代工厂的现象,且代工厂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以深圳富士达、湖南炬神电子为代表的头部代工厂商,往往同时为安克创新、罗马仕等多个品牌提供代工服务。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工厂则散布在东莞长安、深圳宝安等产业园区,以价格优势承接白牌或小品牌的订单。生产厂商完成设备采购、产线铺设以及生产,获得低至百分之几的收益分成。

一家代工厂同时给多个大品牌代工,这也是为什么安普瑞斯一家出了问题,能牵连到2个大品牌。这次爆雷的是安克创新、罗马仕,下次也有可能是其他品牌。

位于充电宝产业链下游的品牌商则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将生产环节完全外包给代工厂,自身专注于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这种“轻装上阵”的模式能为品牌避免大规模的生产投入和运营风险,从而快速进入市场,扩大覆盖范围。

这套看似成熟的代工体系背后暗藏品牌与代工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为应付充电宝行业的低价内卷,品牌方要求压缩成本;另一方面,供应商自己也要赚钱,要想挤出利润,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外包给一些中小厂。

但为追求快速上新和成本控制,部分品牌的抽检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依靠代工厂提供的检测报告或一年一次的抽查,“贴牌即上市”已成普遍现象。

一财商学院发现,小红书、1688上多家寻求客户订单的充电宝代工厂都提到“可提供品牌授权书”,能做“售后维护”,拥有“品牌质量”。

国内的强大供应链给品牌方提供了迅速推出新产品、打爆新品牌的捷径,如果运气好,产品不出问题,后者似乎“高枕无忧”。

二、成也供应链,败也供应链

早期,充电宝品牌正是抓住了国内强大供应链的红利快速崛起。其中,安克创新更是以充电宝起家,一跃成为消费电子出海的龙头。

在品牌初立阶段,安克创新借助珠三角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压缩新品开发周期和成本,实现订单快速交付,打造出一批高性价比的产品。2013年6月,安克创新就已发展成亚马逊平台内全球最大的3C配件品牌。

在确定自建品牌后,安克创新瞄准中高端市场,将原本低毛利的充电配件做成高溢价产品。以曾被美国总统特朗普带火的Anker MagGo系列充电宝为例,在京东商城的价格为399元,在亚马逊的售价则为89.99美元(约人民币646元),而同为10000mAh的充电宝,绿联、小米、品胜等品牌的国内售价仅在100元左右。

正如安克创新的创始人阳萌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本质上是一家‘微笑曲线’两端的公司:专注于研发、品牌和销售,不做制造”,即前文提到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图说:“微笑曲线”示意图

这种模式为安克创新带来了超过40%的毛利率、超20亿元的年利润。但是极为考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据科技媒体“差评”供应链消息,此次充电宝爆炸问题就是由于安普瑞斯将部分批次的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外包工厂违规替换了电池阴极与阳极间隔膜的原材料,这才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品牌找代工厂,代工厂找供应商采购电芯,电芯供应商又找到外包。

此次风波后,罗马仕各大旗舰店已全面下架充电宝产品,安克创新则是换了一个“更新更靠谱”的电芯供应商。6月25日,安克创新官宣与宁德新能源(ATL)达成战略合作,将把 ATL 作为核心充电宝电芯供应商,采购首批 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从一个头部供应商换到另一个头部供应商,安克创新迅速与问题厂商割席,快速调整。不过把供应链管理、质量把控“内功”找回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管理学著作《Managing the Unexpected(应对意外事件)》中写道,“组织重视早期、微小失误,因为它们可能是其他失败的线索。”本次百万级大规模召回“事故”是对充电宝品牌质量控制缺失、供应链管理失效敲响的一次警钟。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图源:安克创新2024年财报

也不是没有经验可以学习,同样是“微笑曲线”的苹果靠“果链”也能支撑起3000亿美元产品帝国。

在苹果的供应链体系中,除了对供应商的筛选极为严格,在每一个零部件领域都会选择2-3家供应商,既保证供应安全,又实行“淘汰制”保证产品质量。后续的元器件开发以及生产和制造等环节都由苹果完全控制,在与200多家核心供应商共享产能、良率、物流等数据的同时,也严格管控背后的二级或三级供应商。

在消费电子领域,外包模式是行业一步步进化而来的解决方案,而非原罪,重要的是品牌如何驾驭强大的供应链。

三、写在后面

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充电宝行业的隐藏危机,那么并非严格执行的合格标准就是直接点燃充电宝被禁事件的导火索。

这些“残次品”是如何获得准入许可,进入市场的?

其实从2020年8月1日起,一款充电宝从生产到上市真正经过的国家级检测只有3C认证。

在此之前,我国充电宝行业曾一度处于监管空白,各合格标准穿插使用。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如今的安全规范使用,我国充电宝行业的合格标准经历了4次迭代。

起底充电宝产业链:安克、罗马仕只是运气太差了?

可以看出,2020年充电宝正式被纳入3C认证范围之前,合格标准存在内外有别、高低端分化的特点。

出口导向的产品需满足CE(欧盟)、UL(美国)、PSE(日本)等不同国家的认证要求,内销市场则主要遵循GB 31241-2014电芯安全标准,并自愿采纳GB/T 35590-2017推荐性国标和OPJ行业认证。

但值得注意的是,GB31241-2014虽为国家性的强制标准,但该标准只覆盖了充电宝电芯,并不强制整机认证。而后续发布的GB/T 35590和OPJ行业认证,虽覆盖移动电源产品,但并不具备强制性。

与此同时,市场灰色地带大量存在,产品无认证或伪造标识的小作坊和仅符合最低标准的白牌厂商凭借低价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于头部品牌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不得不同时满足3-4种不同的认证要求,这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多种认证标准并行,难以区分。比如许多消费者将CE认证认为是国内产品质量的权威背书,实际上它仅仅是产品出口欧洲市场的基本准入要求。部分商家刻意放大CE标识,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进行误导性宣传。

随着3C标准的强制落地与严格执行,充电宝行业迎来一轮洗牌。一方面,在市场监管总局“无证产品全网禁售”与“监督抽查”的双重机制下,非合规厂商将加速退出市场。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头部品牌可能凭借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经过新一轮优胜劣汰的大洗牌后,这个7月或许是整个产业的至暗时刻,又抑或是从价格混战向质量竞赛的转机。

参考资料:

“致命”电芯:非3C充电宝集体变砖头背后的猫腻; 知危编辑部

充电宝的行业危机与安克创新的“微笑曲线”;电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周子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环球财经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