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好稿参考 | 《贵州百灵财务报表真实性存疑》参评第35届中国新闻奖

访客 2025-07-03 13:02:17 9951
近日,一篇关于《贵州百灵财务报表真实性存疑》的稿件参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该稿件对贵州百灵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文章指出,贵州百灵在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数据不实等问题,引起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该稿件的重要性在于其揭示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示,中国证券报作品《》参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奖项评选,全文2490字,原文发表于2024年11月。

好稿参考 | 《贵州百灵财务报表真实性存疑》参评第35届中国新闻奖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通过分析“中证智能财报检校系统”提示的异常预警线索,记者发现贵州百灵2023年年报“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存在数据重复计算,导致分季度加总数与年报口径存在重大差异问题。

随后,记者对贵州百灵2021年以来所有定期报告的合并利润表进行了全面拆解,并通过分季度指标的同比、环比等多维度的比较分析,发现该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费用率存在严重异常问题。

通过与可比公司横向比较分析,借助会计机构等外部专业力量,得出了贵州百灵可能存在跨期结转销售费用的结论,并采访了年报审计的签字会计师、公司董秘等重要当事人,全方位立体式对该公司提出财务报表真实性存疑的质疑。

社会效果:该报道以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中证金牛座app和新华社客户端等全渠道播发,同时稿件也被中央各重点新闻网站、各大主流新闻网站及客户端、各门户网站大量转载,重点位置刊登时长达36小时。报道刊发后,立即在上市公司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贵州百灵股价也应声大跌,“财务造假”、“重大违法退市”等话题讨论急剧升温。

针对稿件相关质疑,贵州百灵始终无法作出解释,并引起了贵州证监局的关注。最终中国证监会于11月8日对贵州百灵正式立案调查。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该报道是一篇聚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精品力作。一是以小见大。记者从贵州百灵财报出现数据简单重合问题入手,通过全面拆解多年财务报表发现了财务造假问题;二是科技赋能。记者利用本报“大数据+AI”技术能力,从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挖掘出了贵州百灵造假案。作为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舆论监督报道能力的首次尝试,该报道充分体现了科技辅助采编的融合创新;三是专业水平。透过财务指标的低级差错,记者保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迅速深入挖掘出了财务造假的关键证据,最终还引起了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并导致贵州百灵迅速被立案调查。

该报道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严肃整治财务造假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中证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和担当。

相关阅读:第35届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于6月30日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本届参评作品总数为1375件,其中舆论监督报道103件。中国证券报关于贵州百灵财务报表的报道,即报送的“舆论监督报道”类,也是103件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跟上市公司相关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与上届相比,这届参评作品中舆论监督报道、评论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这是因为中国记协此前要求加大舆论监督、时事评论作品的报送力度,明确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省级记协报送作品中,舆论监督作品不少于2件(求是杂志社、学习时报社不少于1件),时事评论作品不少于1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