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夫妻IPO敲钟了,首日破发12.5%!豪华资本团被闷杀

你吃过绿茶餐厅吗?
这家网红餐厅曾风靡一时,排队一度成为常态,也是很多漂亮小姐姐的心头爱。5月16日,绿茶集团成功上市。然而开盘当天即破发,直接闷杀了无数参与打新的投资者。
从IPO发售的高倍数认购,到上市首日即破发,且16:00后集合竞价阶段进一步暴跌(从-9.46%急跌至收盘-12.52%,投资者尾盘出逃),为何资本市场对绿茶餐厅分歧这么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绿茶集团是下一个消费大白马,还是下一个云端韭菜皇?
(截止收盘,绿茶集团首日破发重挫-12.52%)
1
火爆!30%为老股套现,
香港公开发售获317倍认购
注意的是,此次全球发售的1.68亿股,有5050万股是老股,占比30%,说明部分股东急于套现,也“不装了”。实际发行新股1.1785亿股,发行价7.19港元/股。
绿茶集团此次IPO招股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从配售结果看,卤味巨头紫燕食品(无锡紫鲜)成为最大的基石投资者,获配3363.64万股。安吉两山获配1249.32万股。银泰集团创始人沈国军通过ActionChain获配1261.96万股。正大食品获配688.2万股。华宝股份通过华置贸易获配605.76万股。无锡绿联、无锡合翔作为绿茶集团的供应商,本次也参与了认购。综合来看,8家基石投资者共获配8418.2万股。
(豪华基石投资者阵容)
有了一众行业大咖的支持背书,本次绿茶集团IPO香港公开发售获317.54倍认购,国际发售获7.2倍认购,也创下今年港股消费类IPO的最高纪录。
尽管有5050万股老股东急于套现,但市场其他投资者参与热度依然很高。这种两级分化的行为,说明投资者之间,分歧很大。
有了超高热度的发售,很多投资者甚至期待绿茶集团上市后能够重现蜜雪冰城的走势(上市首日涨幅43%,上市后第5个交易日翻倍),然而开盘即破发的局面令很多人始料未及。
(蜜雪集团上市后股价走势图)
公开资料显示,绿茶集团是中国知名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2008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了首家绿茶餐厅,并以此为起点逐步拓展布局,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餐厅网络体系。
绿茶集团目前核心管理人员为夫妻档。王勤松,53岁,绿茶集团的联合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他拥有20年餐饮行业经验;在创立绿茶集团之前,王勤松于2004年11月成立绿茶青年旅舍。路妍(路长梅),44岁,绿茶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非执行董事,也拥有餐饮行业20年经验,曾和王勤松一起开过青年旅舍(餐厅前身)。一对中年夫妻,一个美丽的创业故事,能把一个餐厅做成全国连锁,非常不容易。
(图源官网)
据灼识咨询数据,在2024年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若以餐厅数量论,绿茶集团位居行业第三;若以营收规模计,则位列行业第四。
此次上市,绿茶集团募集净额约7.46亿港元。资金用途方面,约63.3%用于进一步扩大餐厅网络,加速布局全国;约26.3%用于拨付在浙江省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所需的资本开支,为菜品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筑牢根基;约5.4%用于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另有5%用于营运资金。
2
疯狂扩张,3年冲刺千店规模
小编大概在8年前消费过一次绿茶餐厅,当时绿茶餐厅借助互联网营销成为一时的“网红”。当时,去绿茶餐厅吃饭,需要排队的。因此绿茶餐厅又被消费者称为“初代网红”。
据悉,绿茶集团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21年3月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后,先后经历数次招股书失效与重新递表,直至2024年6月再次启动上市,并在2024年12月第5次递表。
从估值来看,现在上市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因为过去3年绿茶餐厅开启了狂飙模式。
根据公司数据,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76家增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465家,2年时间增长189家,增幅达68%,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8%。
(图源官网 截止日期2025.5.16)
伴随着餐厅数量的裂变,公司财务数据也好看了不少: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23.75亿、35.89亿、3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51.09%、6.94%;毛利率分别为63.70%、66.42%、68.92%,净利率分别为0.70%、8.23%、9.12%。
可以清晰看到,2022年公司还处于微微盈利边缘,2023年伴随着餐厅数量的扩张,净利率飙升到8.23%的水平,盈利能力瞬间提升,2024年净利率进一步提高到9%的水平。利润方面,2022年至2024年,绿茶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和3.50亿元。所以2024年的盈利水平,也是历史最佳,这对IPO的超额认购助力颇多。
而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绿茶餐厅数量已进一步扩张到489家!覆盖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1个二线城市及90个三线及以下城市。
上市后,拿到新融资的绿茶集团将继续狂飙扩张:计划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若不算关停和店面优化,2027年总餐厅数量将超过1000家!
3
靠预制菜年入38亿?资本很谨慎
尽管绿茶餐厅过去3年财务数字亮眼,但上市首日破发的残酷现实,暴露了资本市场对其担忧很多。
绿茶餐厅这种疯狂开店、急速扩张模式虽带来规模快速增长,但也带来管理挑战——中式餐饮管理环节多、链条长,食品安全问题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企业声誉和未来发展。
此前,绿茶餐厅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2020年8月,中国质量新闻网曝光绿茶餐厅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后厨存在菜品随意摆放、部分员工无健康证等隐患;
2021年1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绿茶集团广州白云第一分公司制售的绿茶葱香烤鸡,大肠埃希氏菌不符合标准;
2023年11月,杭州上城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监督抽检显示,绿茶集团杭州上城分公司的大青椒噻虫胺检测值高于标准值;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绿茶餐厅卫生问题的投诉也屡见不鲜。
有网友投诉,菜品里吃出保鲜膜,认为食品是二次加热;
有网友投诉,吃完绿茶餐厅后出现头晕乏力,腹痛恶心,还检查出肠胃炎。
更有网友投诉,自己点了绿茶的外卖,“刚到门口就催好评太离谱”。
此前黄焖鸡连锁龙头“杨铭宇”部分门店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时,一度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反响。深蓝财经当时亦关注过这一事件,参考链接。
除了食品安全,预制菜的广泛使用也引发巨大争议。
实际上,预制菜、预加工菜早已成为连锁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常用手段。据悉,绿茶餐厅也广泛与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紧密合作,大量使用半成品,例如招牌菜绿茶鸡仅需厨房员工以预制酱包腌制鸡肉并放入烤箱烘烤即可上菜。
据媒体报道,2024年3月,绿茶餐厅38元的“佛跳墙”被曝光使用预制菜,且菜单中未标注“预制菜”字样,也未主动告知顾客,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为把控食品安全,餐饮企业更多使用“预制”或预加工食品,但消费者至今对“预制”菜非常敏感,尤其是人均消费较高的餐厅。可能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消费者和企业之间还存在相当模糊的认知,这种模糊理解其实也埋下了未来双方冲突的隐患。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根据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连锁餐饮企业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现在网络上开始流行一种论调——“千万不要吃商场的餐饮店”;其核心观点是商场里的餐饮店都是预制菜,且这种论调愈演愈烈,传播越来越广。对于这一论调,大家是见仁见智,但如果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相信,对于门店基本都开在商场的绿茶餐厅来说,无异于毁灭性打击。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4
结语
作为初代网红餐厅,绿茶餐厅早期凭借文艺调性和“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网红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迅速走红。但网红产品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少有能持续长红的,绿茶餐厅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中式餐厅市场竞争极为分散,参与者多如牛毛,2024年绿茶集团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仅为0.7%。因此,绿茶餐厅要保持资本市场吸引力,只能不断对外扩张:一是在核心城市加大门店密度,但可能摊薄单店坪效;二是不断向下沉市场外延式扩张,但下沉市场竞争更激烈,消费能力不如一二线城市。
从整体市场看,当前中国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处于供应过剩阶段;另一方面,消费者外出就餐更谨慎、更追求性价比,这可能也是绿茶餐厅客单价下降、翻台率下降的主因。
这些担忧从绿茶餐厅的关键指标可见端倪:2024年所有地区的同店销售额均减少,整体上每家餐厅平均同店销售额为1033万元,低于2023年的1151.9万元;人均消费2024年跌至56.2元,为近年来新低;整体翻台率也从2023年的3.30次下降至2024年的3.00次。
虽然绿茶餐厅已成功上市,但在食品安全、预制菜争议、经营数据下滑以及扩张挑战等诸多问题交织影响下,未来发展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上市首日破发也为其未来蒙上阴影。
从第一天走势来看,5050万老股套现的“赢麻了”;而参与打新的豪华投资团一天亏掉12.52%。你们认为,绿茶集团成为下一个消费大白马,还是下一个云端韭菜皇?